最近,香港的士費率於7月14日上調,高達11%的漲幅引發市民不滿。很多人都覺得,這樣的漲幅實在讓人難以接受。上一次費率的調整還是在2019年,當時也引起了不少爭議。這次的調整,起步價從24港元增加到26.5港元,這無疑會增加市民的交通負擔。
根據香港新聞報導,這次的調漲影響範圍廣泛,包括夜間附加費和長途附加費等。以往夜間的附加費為2.5港元,現在調整到3港元,雖然只是增加了0.5港元,但對於需要每晚都搭乘的市民來說,長期下來仍是筆不小的費用。
政府表示,這次漲價主要是因為費用成本上升,例如油價高漲和車輛維修費用增加。的士業界也反映,司機收入減少,許多司機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,卻仍然難以維持生計。據統計,香港目前有約18,000輛的士,平均每天載客人數達到70萬人次,如果這次調漲的收入全部流向司機,每名司機的收入才能稍微改善一些。
我個人感受到最大的變化是在家裡外出吃飯的時候,以前從家到餐館只需要55港元,現在需要多花10%甚至更多。這樣一來,每月的交通費大概就會增加數百港元。對於普通市民來說,這些額外的開支很容易讓他們感到壓力。
有些朋友會問,這次漲價會不會導致更多人選擇公共交通工具?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。根據2018年的一項調查,超過70%的市民表示,價格是他們選擇交通工具的重要考量因素。地鐵和巴士票價的確比的士便宜許多,而且地鐵網絡覆蓋了大部分市區,相比之下選擇搭乘地鐵的人或許會增加。
香港出租車商會主席李兆基表示,這次漲價是無奈之舉,主要是為了應對日益上漲的運營成本。他提到,當前油價持續上漲,僅今年上半年油價就漲了超過15%。此外,維修費用也不斷增加,其中一個原因是零件價格大漲,最近一個典型例子是一個普通車胎的價格從600港元飆升至近1000港元。
市民們則認為,即便是運營成本上升,也不該全數轉嫁給乘客。大部分人都希望政府能設立相應的補貼政策,或者讓的士公司能分擔部分成本。事實上,有些城市的政府已經開始採取措施,像新加坡就對符合條件的的士和私家車司機提供燃料補貼,有效減輕了他們的經濟壓力。
我有一個朋友是的士司機,他告訴我,這次漲價對他們來說也是雙刃劍。一方面,收入增加了,可以應對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成本;但另一方面,乘客數量可能會減少,總體收入能否提高還是未知數。他還提到,有不少司機在漲價後考慮改行,畢竟風險和收益並不成正比。
從市場的反應來看,短期內的士需求應不會顯著下降,但長期來看,還需要觀察市民對漲價的接受程度。如果價格持續上漲,可能有更多的人改變出行習慣,選擇更為經濟的交通方式。
這次調整無疑為市民帶來不少困擾,但或許也是業界必須面對的現實。未來,希望政府能更加關注民生福祉,尋找更平衡的方案來解決這類問題。最終,讓市民和司機都能受益,而不是單方面的的經濟壓力轉嫁。